今年以来,涟源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任务,着力激发干部群众的干劲和激情,深入开展和美乡村建设,切实抓好制度建设,完善硬件设施,改善环境品质,不断拓宽工作思路、提升工作标准、打造工作亮点,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全面改观。
(相关资料图)
✦+
+
突出党建引领,抓实“三级机制”联动
涟源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月考核、月调度、月讲评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畴,实行市级领导驻乡驻村常态化督导机制,全面压实“三级书记”责任;建立健全“六抓六促”工作机制,完善“市财政主导、涉农资金整合、乡贤助力、群众参与”多元化投入体系,继续安排工作考评经费4000万元,实行“双随机、分类别”月度考评奖惩,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坚强保障。各乡镇党政“一把手”坚持主动抓、抓主动,动员班子成员、第一书记、驻村干部深入一线带头参与整治,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,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,全面推行“和美屋场”“五美庭院”评选表彰、群众整治环境积分兑换商品、农户环境卫生评比红黑榜制度,激发村(社区)干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,推动形成干群齐抓共管局面。以村(社区)为平台、组为主线、户为终端,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求,压实村(社区)干部党员包户工作责任,采取“屋场会”“村村响”“文明大劝导,卫生大清扫”“小手牵大手”等方式,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,开展常态化宣传、劝导、环卫等工作,形成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。
✦+
+
突出整治重点,抓好“五聚并举”共管
涟源市聚焦“拆”字清乱象,以乡镇(街道)为单元,在各村(社区)组建政策宣传队和拆迁服务队,全面推进“空心房”整治,目前已拆除“空心房”和危残建筑2024户(处)51.6余万平方米,完成5097户“空心房”验收销号,清理残垣断壁292处,拆除违规广告招牌2249块,整治乱搭乱建杆线260多处。聚焦“用”字治废弃,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,建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加工利用点4个、粪污有机肥厂2家、废旧农膜回收点12个;积极推进环卫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“两网融合”,回收低值可回收物1410.4吨、有害垃圾0.96吨,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达标率100%;计划投资1700万元完成6000户农村户厕和2座公厕改建任务,现已完成改厕任务1505个,并开展问题厕所“回头看”,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。聚焦“建”字树样板,坚持“示范创建、以点带面”,创建美丽公路2段、“水美乡村”3处,打造“乡镇门厅”4处,建设微景观和小公园、小游园108处;先后建成和投入使用乡镇污水处理厂8个、大型垃圾中转站10个;计划投入4800万元,创建5个和美乡村、70个和美屋场、5000户“五美庭院”和70个污水处理示范村,现已全面开工建设。聚焦“改”字塑风貌,以举办娄底市第二届旅发大会为契机,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乡村文旅充分融合,重点打造湄江旅游小镇、杨市湘军文旅小镇、桥头河蔬菜小镇、龙山森林康养基地、斗笠山工业小镇、古塘边贸小镇等特色乡镇,打造国家3A级旅游区3家、国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2个、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。聚焦“绿”字提颜值,整合项目资金,精细化开展“联村建绿”,已完成连片联村建绿示范带4个,完成生态保护、修复工程造林7692亩,完成中幼林抚育、“四旁”植树5000亩。
✦+
+
突出综合治理,抓住“三支队伍”塑形
涟源市以孙水、涟水、湄水等干流为主线,以国道、省道和娄底大道涟源段为干线,以村(社区)为单位,深入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治理。组建包抓队伍,推行市级领导、市直部门牵头包抓重点村人居环境整治机制,组织力量每月深入挂点乡镇(街道)和村(社区),解决各种突出问题,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建工作,帮助完善长效管理机制。组建镇村两级保洁管护队伍,明确镇村干部、保洁员和农户责任,严格落实月评比制度,做到对农户有评比、对等级有标识、在村部有公示,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治理与管护,目前群众自筹入账资金逾645万元、乡贤助力到位资金超1600万元。组建督查考核队伍,整合“两办”督查室等各方力量,发挥联合督导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后进单位纳入重点督查监管范围,引导各乡镇(街道)和村(社区)改变发展不平衡、差距比较大的现状,确保督出压力、督出成效。
来源:娄底新闻网
作者:颜爱中 李海 刘新吉
编辑:梁陈熙
审核:杨蕾 谭洲伟